玩家被俘虏后将受到多项行动限制,其中最核心的是无法主动出兵攻打任何资源地或城池。被俘虏状态下,所有已占领的资源地会变为黑色,系统自动禁止出征指令,这意味着俘虏既不能攻打新土地,也无法通过连地方式扩展势力范围。这种设计本质上是为了削弱俘虏的发育能力,同时为胜利方提供战略优势。
虽然俘虏无法主动攻打土地,但仍保留部分资源获取途径。被俘虏玩家的资源产量会下降,但基础资源仍会持续产出,确保其能通过积累资源缴纳赎金或等待盟友救援。需俘虏状态下的分城若未被单独攻陷,其资源产出不受主城被俘影响,但分城周边土地同样无法通过连地机制扩展。若主城与分城同时被俘,则分城资源地将同步失效。
关于俘虏对土地的间接利用,胜利方同盟可获得特殊权限。俘虏方能够共享被俘玩家的全部视野,并直接攻占其已占领的土地(受国土保护的地块除外)。这种机制允许胜利方快速接管俘虏的资源地,无需从零开始铺路。但需注意,俘虏的同盟成员无法对胜利方发起攻击,且其土地产量加成将转移至胜利方同盟。
若玩家希望在被俘期间尽可能减少损失,可采取防御性策略。例如提前将主力部队调往分城协防,或在主城被攻破前消耗资源升级城建。部分高阶建筑如造币厂、工坊等,其功能不受俘虏状态影响,合理规划这些建筑的布局能维持基础资源周转。俘虏可通过同盟频道请求盟友协助铺路至己方领地,但盟友无法直接攻击俘虏状态下的敌对势力。
从战术层面看,俘虏状态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源控制权转移。胜利方通过压制俘虏的扩张能力获取资源优势,而被俘玩家需依赖同盟救援或资源赎身打破僵局。